天美考研|中美史名词解释知识点·吴门三家 文征明
更新时间:2023-07-09 09:42:31
吴门三家 文征明
(明代书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体现着明代中期书法艺术的新成就。他们从古代书法艺术中广泛吸收营养,彻底摆脱台阁体的流弊,各自形成独特的风貌和个性,具有相当的影响,在书法史上被称为“吴门三家”。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作璧,字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号衡山居士,明代书画家。
文徵明从沈周学画、从史鉴学诗文、从李应桢学书,又得到吴宽的器重,专心致志从事诗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又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为“吴中三子”。
文徵明作品有《自书雪诗卷》《游天池诗卷》《自书诗卷》《石湖烟水诗卷》《赤壁赋》《滕王阁序》等。
文徵明的绘画题材为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并一专多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其创作题材,多表现文人雅士闲情逸趣。在文徵明的山水画中,最为人们称颂的是青绿山水画,能入神妙之境。但他的“粗文”与“细文”的墨笔山水也不容忽视。其“细笔”一路的画法受“元四家”及沈周的影响较大,其中当以《绿荫长话图》轴为“细文”的代表杰作。起手处绿荫下坐二人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深处,夹道两旁山重峦复,杉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构图缜密深邃,气势缓绰宽畅。此外,还有如《真赏斋图》《惠山茶会图》《东园图》《影翠轩图》等画作,作品中用笔精致,色墨相得益彰,书卷气很浓,古意盎然。他的山水画将人物与山水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表现一种文人超然物外的境界与风骨,而且笔墨精劲。这是文徵明山水画的一大特色。如《溪桥策杖图》中,以水墨画古木溪桥,笔墨粗简劲挺,气势磅礴,且不失古雅,为晚年“粗文”风格作品。
在人物画方面,他的人物画不画任何配景,反映了文徵明的美学思想。文徵明的审美意识中对“高古”“古意”特别讲究。其人物画并不刻意追求外在的形似,更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是内在的神韵,格调高雅古朴,少有人企及。
在花鸟画上文徵明也有杰出贡献,自成一派。其花鸟画水平并不逊于前人。
文徵明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行、草、隶、篆各体皆工。但在他的各体书中,最为人看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他的小楷清劲秀雅,“深得智永笔法”。在他的小楷作品中《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为早期作品,赵孟頫的影子比较多,体态略扁,起笔比较尖细。中期的小楷作品就带有欧阳询的影子了,如《右参政吴公墓志铭》等,劲健中带有板滞气息。《归去来辞》是文徵明82岁时所书的小楷,字仅稍大于粟,舒展自如,大有疏能走马、密不通风之势,且笔笔到家,挺劲遒逸,表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这也是师欧的小楷之作,属于文徵明小楷书中的一种风貌。《离骚经》是文徵明83岁所做,已进入化境,毫无懈怠之笔。《前后赤壁赋》则是文徵明楷书的另一种风貌,更多地取法王羲之楷书笔意,是较常见的书法作品风格。这类作品,楷书端正方整、秀雅和劲、一丝不苟。他88岁时书的《小楷真赏斋铭并序》,依旧骨力劲健、楷法不懈,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文徵明的小楷虽然早、中、晚各阶段略有不同,但却反映了他一生都用功于小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