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考研复试导师面试时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准确回复导师所提问问题的,所以这次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1.《双重基础》 作者:【中】霍波祥
它主要介绍了五个内容:抽象造型基础,抽象的引导,生活与形式,抽象与精神,形式的创造等。《双重基础》以唯物主义为哲学理念,强调主观的思维方式来源于客观对象,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注重艺术语方符号的正解使用,注重主观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努力以一个相对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提高造型能力的前提下步人艺术的殿堂。
2.《雕塑的语言》作者:【美】威廉-塔克
在本书中,雕塑家威廉•塔克站在艺术创作者的视角,以雕塑家独有的体验,通过批评家般清晰的文字,讲述了一场从罗丹开始悄然发生的,几乎与雕塑本身等同重要的艺术运动——这场运动重塑并赋予雕塑全新的意义。
3.《泥塑人体》 作者:【中】张伟按照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专业基本课程设置编写,包括了从传统的写实造像,到最新的材料研究等雕塑基础教学各方面的内容。
4.《卢凯西泥塑》 作者:【意】布鲁诺·卢凯西
当代的雕塑艺术家,因其典雅和谐的艺术风格,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后一位雕塑家”。他曾在佛罗伦萨大学任教,后移居纽约,任教于美国国家设计学院和纽约大学。作品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市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5.《中国雕塑史》 作者:【中】梁思成
内容简介:《中国雕塑史》是根据梁思成一九二九——一九三0年在东北大学时,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配以图片(原稿设有图片)编辑而成的。
6.《雕塑的故事》 作者:【中】郭豫斌
内容简介:两位对谈者——一位是英国著名的当代雕塑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一位是英国艺术史学家马丁·盖福德,他们在18个主题章节中用许多非常特别的造型艺术品为例,拆解它们的材料,解读作者与其作品之间的关联,分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及人文价值,去回答“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以及更进一步的探讨人类是如何通过创造活动来进化自身的思维和感受能力,和人类是怎样不断的改变观看这个世界的方法。